9月,石药集团三个大动作,让其接二连三闪入业界聚光灯下。
先是刘勇军加盟,担任石药集团执行总裁与全球研发总裁,负责公司研发、管线战略和国际业务开拓等工作。
随后,石药集团官宣50亿港元巨额股份回购,彰显公司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
再接着,9月23日晚,石药集团旗下a股上市平台石药创新制药发布公告,原董事长潘卫东辞职,总经理姚兵接任。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石药集团到其创新药子公司,这一连串的变动,释放的信号很明确:石药集团新局已开。
石药集团作为中国医药产业本土药企“创新转型四战将”之一,其创新转型的节奏与步伐备受关注。
事实上,产业界与资本圈,对石药集团的未来有两个共识:
首先,持有石药集团的股票,需要有耐心,潜台词是,这家目前仅有的能从原料药企转型成为创新制药大厂,且稳居第一梯队的公司,仅有石药集团这一家。
其次,资本界的耐心来自于石药集团对未来发展三大核心难题的战略思路。其实,过去一年,石药集团通过一系列创新变革,已经逐步应对未来挑战的思路与方法揭示出来。
串起来看,三大资本界与产业界关注问题,解决路径日渐清晰。
首先是创新的延续,石药创新制药频繁整合创新资产这一举措,似乎成为了未来解法之一,至于这一战略打法未来行至何处,值得持续跟踪关注。
其次是重磅产品的延续,特别是当核心产品恩必普面临集采压力及专利陆续到期时,如何确保新药体系能够顺利接棒,成为悬在石药集团头上的一大考验。但好在,接棒者似乎已有了些眉目。
第三是企业的传承,在药企传承这一永恒议题中,“接班人”的选定尤为关键,这同样也是石药集团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环。随着新生代接班人陆续推至台前,石药集团在这一重要环节上已初露端倪。
创新传承
石药集团的创新打法开始生变,最明确的信号也是从子公司新诺威开启。
新诺威成立于2006年,2019年登陆a股,尽管初期表现平平,可自去年下半年起却异军突起,股价一度连连上涨。之所以短时间便收获资本界不少关注,其背后的两大关键举措功不可没。
首先,“新诺威”更名为“石药创新”,从名字便可窥见未来野心。
新诺威原本主营业务是合成咖啡因的产销,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化学合成咖啡因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的第一梯队。“更名”不仅是对企业定位的重新界定,更成为石药集团战略上的重要一步,传达的信号已然很明显了:创新战略的重担落到了新诺威身上。
光有战略框架还远远不够,还得要有“真枪实弹”。将巨石生物纳入新诺威版图中,则是完善战略框架的重要一步。
巨石生物成立时间并不算太久,2019年诞生的它,出生便成为石药集团创新业务的主要载体。根据尊龙凯时最新官网显示,巨石生物在研项目20余个,还有10款产品在国内开展不同阶段临床试验或正在申报上市,其中处于申报上市阶段的产品两款,处于临床ii/iii期阶段的产品3款,处于临床i期阶段的产品5款,涵盖抗体类药物、adc药物以及mrna疫苗等前沿领域,横跨早期临床到关键临床阶段,并形成了mrna、抗体工程改造、噬菌体和酵母展示技术、酶法定点修饰、纳米递送五大技术平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巨石生物已率先将中国首个、世界第三个mrna疫苗推向市场;而在adc领域,巨石生物更是凭借sysa1801、sys6002等明星产品的成功出海,收获了近19亿美元的国际合作大单,其中sysa1801更是国内首个针对claudin18.2靶点的adc药物。
将巨石生物纳入新诺威麾下,不仅是石药集团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更可理解为创新战略升级的关键一步。调整完成后,新诺威则成为石药集团的创新载体,将发展为集生物制药、功能性食品和功能性原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公司。
高调调整背后,石药集团战略布局尽显人前:创新资产整合后,a股上市公司新诺威,装起了石药集团的创新灵魂。
效果也立竿见影。2023年9月,新诺威更名石药创新制药后,开启了近3个月累计320%的股价狂飙,直冲600亿元天花板。
然而,石药创新制药并未展现出与估值相匹配的业绩水平。
注入创新资产的石药创新制药,2020-2022年业绩连续保持增长,在2023年却下滑了4.75%;业绩不及延续到了2024年。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7.72%至9.72亿元。净利润方面,过去三年均实现增长的石药创新制药,在2024年也出现下滑,上半年同比下降48.27%至1.37亿元。
这或许与市场期待中的石药创新时代来临有些许差距,今年频繁发生的人事变动,也承担着带领石药创新制药业绩更上一层楼的任务。如今接棒董事长的创新老将姚兵,接下了这一重任。
产品传承
石药创新制药的“子弹”还要再飞一会儿,如果将目光聚焦到石药集团,与其创新最直接相关的话题是,恩必普之后,谁能成为石药集团下一个“当家花旦”?悬念抛出已久,答案呼之欲出。
若论恩必普之于石药集团,可算是其创新转型之路上居功甚伟的存在。1999年,石药集团建立了中央药物研究院,开始了创新药和新型制剂的研发。彼时,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几乎拿出上一年全部利润,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巨资买下了“恩必普”项目技术,决心可见一斑。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2004年,恩必普成功获批上市,一举成为继青蒿素和双环醇之后,中国第三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对于世纪之交就布局创新的石药集团而言,这一里程碑至为关键,也得以向资本市场证明了自己的成色。
这里有一则小插曲不得不提。1998年,石药集团正好在香港股市融资路演,国外基金经理为压低石药集团估值,直言“你们根本不能叫做制药企业,你们就是生产一些简单的化学品,撑死了也就是个大宗商品制造商!”这一言直接揭露了当时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产业现状,也进一步促使石药集团果断向创新转型。
经过几十年的创新磨砺,与那时的“尴尬”相比,石药集团已今非昔比。期间,创新产品不断增多,除了恩必普,还上市了明复乐、多恩益、津立泰、海益坦、多恩达、欧悦欣等多款创新药。
尤其是恩必普,作为石药集团神经系统板块的核心产品,在业绩表现上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2022年销售额已超60亿元,甚至成为了石药集团的创新代名词。
然而,问题的核心也在于此。恩必普作为脑卒中治疗领域的“王者”,其辉煌成就曾让业界瞩目。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恩必普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销售额的增长势头明显放缓,国家谈判持续降价更是让恩必普难以重现昔日高达30%的增速盛况。
更令人担忧的是,无论是恩必普注射剂还是胶囊,核心专利都已陆续到期,这意味着未来或将面临仿制药企的正面竞争。一旦仿制药大量涌入市场,瓜分原本属于恩必普的市场份额,石药集团所面临的压力与市场挑战将不容忽视,亟需制定有效策略备战。
这也就是投资者一直以来的疑问所在:在恩必普之后,石药集团将如何接续辉煌?这一追问,实则是对石药集团未来创新潜力与想象空间的探索。
面对恩必普专利到期,为了维持在心脑血管领域的竞争实力,石药集团做了两手准备,一是按着不少大产品路径,继续研发新适应证延长恩必普生命周期;二是推动收购而来的明复乐高速增长,维持石药集团在新脑血管领域的竞争实力。
从当前种种迹象来看,石药集团押注的明复乐,已然打响了继任者之战。那么,它究竟是否有潜力成为恩必普之后的又一重要支柱,填补其在市场中的位置?又有多大市场空间?
这就得回到产品本身来分析。
明复乐是石药集团于2022年并购铭康生物所得,是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溶栓药物。当前,明复乐已获批两大适应证,分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缺血性卒中,其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于今年上半年获批,为同类产品在中国首家获批,这意味着其适应证已从心血管领域延伸到神经系统领域,扩大了产品的市场空间。
根据东吴证券预测,该药物的销售峰值将达到20亿元。虽然距离恩必普超60亿元营收还有不少差距,但叠加当前恩必普的业绩表现,仍短期内能取得较好成绩。2024年上半年,石药集团神经领域营收之所以大增,便得益于此。
另在神经领域,除了恩必普、明复乐外,还包括舒安灵、恩理维、恩悉、欧来宁、欧舒安等产品矩阵。其中,舒安灵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并发症等;恩悉是石药集团的首款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在2020年4月上市。
从目前走势看来,产品的接棒,似乎已有了些眉目。
而从在研管线来看,依托于纳米制剂药物、mrna、adc等八大技术平台,聚焦肿瘤、精神神经、心血管、免疫和呼吸、代谢及抗感染等六大领域,石药集团在研创新药项目有130余个,其中大分子40余个、小分子40余个、新型制剂30余个。得益于这些储备,石药集团还许下了未来5年的目标:将有近50个创新药及新型制剂药物申报上市。
与此同时,就在9月,石药集团还官宣了一则重要人事变动,聘任刘勇军为执行总裁和全球研发总裁,负责集团的研发、管线战略及国际业务开拓。翻开刘勇军简历,他在生物医药行业拥有超过30年的丰富经验,曾在信达生物、赛诺菲及阿斯利康等知名企业担任研发负责人。这一关键研发高管的变动,又为石药集团接下来的创新研发打法增添了几分乐观预期。
企业传承
石药集团港股上市近30年,历经从原料药到普药、再到创新制剂与创新药的转型,最终迈向差异化与源头创新的多点布局阶段。
但这类正在创新转型的传统大药企,始终有两大关键拷问在侧:其一,如何维系创新活力的持续涌现,确保产品线的无缝衔接与迭代升级;其二,则是接班人之问,这一悬而未决的议题,对医药企业维持创新动力与稳健运营构成了深远影响,堪称是检验企业生命力的试金石。
尤其在当前,本土药企新生代力量的传承问题,已跃升为行业内外共同瞩目的焦点,它不仅是石药集团一家的课题,更是中国众多民营企业亟待破解的共性难题。而关于石药集团接班人这一外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迎来了些新动态。
实际上,不少药企“创一代”早早就开始为接班人做准备,其中“新生代”接班,在医药企业中并不少见。确保“创一代”与“新生代”两代领导者之间的无缝衔接,不仅是企业传承的关键所在,更是对医药企业持续创新与稳健经营的重大考验,涉及业务、管理等多个层面对接,往往成为关注焦点。
可以看到,中国生物制药两位新生代接班人已顺利接手,齐鲁制药更是早早完成了接班。由此,产业界对于石药集团在此方面进程同样格外关注。不过,综合各大迹象来看,石药集团正积极引入新生代领导力量。
就在今年5月,石药集团公布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公司实际控制人蔡东晨之子,现年33岁的蔡鑫首次出现在董事会名单中。根据公开信息查询,蔡鑫于2022年加入石药集团,现担任石药集团执行总裁兼营销决策中心总裁,主要负责销售业务。在加入石药集团前,蔡鑫在全球知名投资机构鼎晖,担任投资分析师。
而蔡东晨另一子蔡磊则更早进入石药集团体系的管理层。蔡磊现年44岁,与蔡鑫的“空降”不同,在石药集团的工作经历相对丰富。自博士毕业后,蔡磊就先后任职于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石药集团银湖制药有限公司,并于2019年开始担任石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2020年起担任新诺威董事。
新生代们开始担任石药集团内重要职务,被视为培养接班人的前兆。随着新生代们顺利融入石药集团体系,似乎为“企业传承”这一问题带来了初步的解答,预示着石药集团在传承与发展上正稳步前行。
然而,如何确保这一传承过程既保持企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能激发新的活力与创造力,仍是石药集团接下来需要深思的问题。
近年来,上市公司“不务正业”投入巨资炒股致亏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也导致了云南白药在内的多家公司宣布停止“炒股”。
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露了下行的苗头;2023年,裁员潮开始;2024年,下行不但没有结束,还有了愈演愈烈的意思。
近日,亿帆医药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在研产品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在欧盟上市销售获得了批准,或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