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国家医保局召开2024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国超九成统筹地区开展drg/dip尊龙凯时最新的支付方式改革。目前医保支付结算更加科学合理,在减轻群众负担、基金高效使用、规范医疗机构行为等方面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这番表述,实际回应了社会上的一些说法。有声音认为drg改革导致医院收入锐减,在医院收入本来就很有限的情况下,不宜快速推进。
健识局在发布会现场获悉:医保局认为医院收入减少、经营亏损和推行drg之间没有联系。黄心宇强调:推行改革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控费”。而是希望通过改革引导医疗机构采用适宜技术合理诊疗,避免大处方、滥检查,更好保障参保人的权益。
打击“过度医疗”drg让医院结余留用大幅增加
4月10日,国家医保局官方发文回应称:根据《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的通报》,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为-0.6%,医院资产负债率为44.09%。
2020年时全国drg试点城市多数未开展实际付费,dip试点更是尚未启动。医保局拿出这组数据是为了证明:公立医院亏损的现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是推行drg之后才开始亏损。
同时,国家医保局拿出最新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101个试点城市drg/dip付费与按项目付费相比,医疗机构获得结余留用69亿元。这意味着医院还从drg执行中得到了额外的收入,至于为何仍旧亏损,问题就不在drg这边了。
drg/dip支付改革,是把复杂的临床诊疗过程尽可能地标准化、直观化,每个病种都设定支付的标准。这与此前诊断、检查、治疗按项收费不同,被视为打击“过度医疗”的利器。自国家医保局成立后,2022年启动drg/dip尊龙凯时最新的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按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
改革实施两年来,实施地区的住院医保基金“按项目付费”占比下降到1/4左右,还有一些额外的节约,如浙江省在全面实施drg付费后,推动了检查检验结果全省互认,患者就不必要在不同医院重复检查了。
社会上也有一种说法,部分医院为了控制医保支付,规定单次住院只能在15天以内,一些长病程的患者被迫要拆分成几个“15天”,出院后再入院,才能符合drg的要求。
本次发布会上,黄心宇强调,国家医保部门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之类的限制性规定。少数医疗机构将医保支付标准的“均值”变“限额”,以“医保额度到了”为理由要求患者出院、转院或自费住院的情况,国家医保局一经发现,将对相应医疗机构严肃处理。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按照《drg/dip尊龙凯时最新的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形成多方参与的评价与争议处理机制,促进医疗服务下沉,大幅提高医疗服务资源和医保基金使用绩效。
集采加速创新转型,原研药逐渐淡出院内市场
今天医保局例行发布会上另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就是药品集采。有一些行业人士认为,药品集采压低了药价,降低了药企的利润,不利于中国医药企业投入资金开展创新。
对此,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表示:“开展药品集采后,医药行业不仅没有放慢创新脚步,反而加速向创新转型。”过去,药品价格中30%至40%都用在销售及推广费用,这反而导致药企都没有开展创新的动力。
国家医保局已开展九批集采共涉及1600多个产品中选,其中仿制药占96%。集中采购中选产品,从机制上跳过了行业当中所谓的客情维护、市场开发等等,一定程度上不再需要销售代理,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同时迫使原研药开始出现量价双降的“专利悬崖”的现象,最终让群众受益。
大批原研药未中选失去了医院市场,医保基金的大池子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是实现真正意义的腾笼换鸟。
国家医保局通过集采挤出过期原研药的市场水分,将更多的医保基金投入到创新药的支付上。据黄心宇介绍,2023年,医保谈判实现57款创新药当年获批,当年纳入医保目录。现如今,80%的创新药能在获批上市两年内之内进入医保目录。
目前一线临床的困境是:广大的医务人员必须要跟上改革的步伐,将最新的治疗理念融会贯通并运用于临床,用上创新药,才能让医保局的好政策惠及广大参保人。
这一切建立在drg/dip支付改革的基础上,必然会给医生的治疗方式提出很大的挑战,压力传到了医疗机构的身上。曾有北京三甲医院专家向媒体直言:此番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与国际医疗系统发展的格局是一致的,但不少医院和医生仍然排斥,推行起来难度非常大。
总之,用最少的钱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广大参保人受益,才是本轮医保改革的根本目的。此番政策的组合拳会倒逼医院主动提高管理运营效率,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近期,新冠感染潮在全球多地卷土重来,多国监测数据显示,本轮新冠感染潮与奥密克戎变异株jn.1流行有关。
9价hpv疫苗这一黄金赛道注定风起云涌。4月10日,万泰生物宣布,其与厦门大学合作研发的9价hpv疫苗iii期主临床试验揭盲,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果符合预期。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各车企高度重视充电设施的建设。近日奔驰与宝马成立的合资公司获国内批准成立,该公司将加速布局中国充电网络。
近日ai火热推动硬件升级,随着能耗的增加,液冷散热技术逐渐被市场重视。随着中国电信等央企的逐渐入局,机构判断行业有望加速。
11月15日,中华网财经获悉,澜沧古茶通过港交所聆讯后,正在准备下个月的招股计划。中国内地茶业第一股即将诞生。
近日,亿帆医药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在研产品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在欧盟上市销售获得了批准,或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美国时间12月13日,vertex pharmaceuticals股价一天暴涨13%,市值超1000亿美元,药企千亿美元俱乐部再添新成员。
随着年报的披露,国内各家药企也交出了自家pd-1产品在2023年的成绩单,这一极度内卷的赛道如今已迎来到新的竞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