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便利蜂没有理想国:系统改变人,环境改变系统-尊龙凯时最新

便利蜂没有理想国:系统改变人,环境改变系统

便利蜂创始人庄辰超相信,便利店行业可以被算法驱动,只是过去没人能做到。

在他的构想里,一座便利店可以由系统来经营。被灌输了海量数据和经验后,系统可以决定选址、订货、定价、店员排班、货品陈列。门店内,店员也不需要做太多决策,他们只要照着系统在平板上给出的指令完美执行即可。

2016年开始,庄辰超带着这套系统在北京拓土,试图将不标准的行业标准化,最终实现了地区性盈利走向全国,速度与效率超越了任何一家日系便利店。

然六年后,便利蜂放缓了脚步——门店数从巅峰时的3000多家收缩至1000多家;进驻城市从38座降至9座;员工数从1000多人减少至100人左右。办公区则从至少4层压缩成了1层。

便利蜂没有理想国:系统改变人,环境改变系统

疫情的反复可以解释部分原因,但无法包圆一切。

便利蜂诞生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它有一个聪明且饱含技术理想的创始人、处在消费力强但竞争不充分的市场北京、生长于过去十年间资本对消费的狂热时期。

当它2022年大举全国扩张时,许多条件变了——经济环境不同了;资本寒冬席卷消费行业;便利蜂面对的市场也切换成了充满竞争的南方城市,以及更广袤的下沉城市,那里遍布着更实惠的社区小店。

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学》中说,零售需要灵活应对变化。他相信执行“假设—执行—验证”、贯彻“单品管理”的优秀店长必须通过实践历练,积累到的经营知识并非是科学、系统的,而是隐含的、分散的、不完全的,甚至是互相冲突的。

面对变化时,传统品牌依靠经验老道、沉淀多年的人来快速调整;而更信任系统的便利蜂得从头适应新的周期、熟悉新的市场、学习新的消费习惯。二者都不容易,人更容易犯错,系统则需要时间沉淀,零售行业从来没有一座可以一劳永逸的理想国。

用算法改变人和商业

庄辰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我们只做一件事,投资算法(软件)驱动的世界”。

在他的实验中,便利蜂的这套系统可以指导便利店的选址、设计装修、店长培训、选品、订货、定价、员工排班上,甚至可以控制自有商品生产、物流和销售。

在便利蜂成立的头一年,这套系统相对简单。当时便利蜂在北京的门店尚不足100家,此时的系统只是一个线上“记事本”,用于记载商品售卖和货损量的历史数据,以及店内人流量等信息。员工依靠这些数据和个人经验做订货、排班的决策。

变化发生在2018年底,庄辰超经过一年多的思考,做了一个颠覆性的决定——让系统完全控制人。

2020年,庄辰超和腾讯公司高级管理顾问杨国安对谈时说,人和系统的“hybrid”(混合)是没有出路的,是一个怪物,两边都无法发挥出最佳状态。

“目前为止,除特殊情况外,对便利蜂来说,已经没有人能战胜系统。”他说。

庄辰超不想把人当作中介,他认为人在输入数据时会错误和不及时,不利于优化算法。线下业务是环环相扣的,如果能在线上统一控制,当突发情况发生后,所有的环节可以同步调整;反之则需要一环一环地排查。

这套系统有选址、订货、选品、陈列、排班、内控和工序业务等多个大模块200多个子模块组成。

为搭建这套复杂系统,便利蜂组建了一支1000人团队,涵盖产品、运营和技术开发人员,各岗位的人数占比大概为1:3:6。

相较之下,日本便利店全家在中国的it部门仅50多位技术开发人员。而日系便利店更重视的店长、店员岗位,便利蜂则以外包和市场化时薪方式招聘。

“销量预测”是系统运转、做出所有决策的原点——它会计算出不同规格门店(高/中/低销售额)的货物量需求,再结合门店库存输出全部订货信息,这些数据统一传递到货仓,算法自动为配送人员匹配最优送货路线。系统也会根据门店的销量预测来决定店员的排班。比如一家高销店(北京地区日均销售额2万元以上的门店)至少配备5名员工来维持24小时的运营。

店员每天到岗后,系统会发出一系列任务提醒,包括清洁、鲜食制作和补货,店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指令。店内有ai驱动的视觉采集机器复检,如果店员操作不规范,他会在手持终端平板上接收到预警消息。

算法几乎参与所有的服务流程。

以补货举例,系统会直接给出货物摆放的个数、具体位置,店员完成任务后,拍照上传证明即可。日系便利店的店长需要对店内货物废弃率负责,但便利蜂的店长不需要,因为进多少货都是由系统决定的。系统一旦识别出商品不畅销,会触发预警。

每间便利蜂店内的货架高度都不统一,商品摆放的位置也不一样,系统会根据每间店的实际情况,为它们配备专属的货架,设计每种商品摆放的位置。

对比一下,7-eleven更“死板”,每家店最靠近门口的货架上摆的一定是最能让人产生饥饿感的面包;饮料这类高频快消品会被放在门店尽头,目的是希望消费者浏览到更多其它商品。

店员使用的一体式蒸烤箱也是便利蜂自研定制的,成本超过十万元。该烤箱链接着系统,店员放进去食品后自动测算出需要加热的温度与时长。店内的空调高低、灯光强弱全部都由系统决定。算法工程师通过严格的对比实验训练,使得系统知道什么样的温度、光线可以增效或节能。

便利蜂运输货品时,会在冷链车上安装蓝牙温度计和gps定位系统,如果司机为了省油关掉空调,门店后台会收到温度异常的报警,店长可以拒收货品。

创业前期,便利蜂靠系统节约了大量供应链、店长的人力成本。

一位便利蜂的高层说,传统便利店花3年培养一位店长,便利蜂1年就可以实现。

零经验的店员最快10天就能胜任门店的日常工作,甚至不需要完全了解店内超3000种商品信息和陈列位置。

曾在7-eleven工作超过四十年,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任客座教授的林鑫认为,一、二线城市的便利店,行业租金、人力成本约占一半,能省出1%就能超越对手。

2020年初,便利蜂在成立的第4年便在20座城市开出了1500家店。而北京市场的500多家门店在三年时间里就实现了整体盈利。在日本,7-eleven用了八年实现盈利,全家则是十年;但到了中国,盈利的时间正在被无限拉长。

理性的系统和非理性的人

在便利蜂,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门店店员默认都应该相信系统。

系统会根据住址,安排店员去就近的门店上班;根据统筹学的原理,将店员要做的事情分拆成70个-80个子任务(白班夜班有所不同);店员每天工作几小时、每月工作几天都是由系统决定;他们具体应该怎么完成这些任务,系统也给出了标准。

比如有顾客来买包子时,店员得先引导他们使用电子屏自助下单,待数据回传到热餐区后,店员会在那里得到一张二维码小票,他将小票递给顾客去自助收银台买单的同时,就要开始制作食物。

“系统认为,无论是店员与顾客的交流过程,还是等待顾客在食物窗口选品,都是浪费时间,这些环节都应该砍掉。”一位便利蜂店员说。

如果顾客下单了一份热餐,而店员发现售罄后,他不能第一时间同意顾客取消订单,而是得先去冷冻柜检查库存,看能不能再做一份出来。

如果每个人都是纯粹理性的,那他们自然可以完美执行系统的要求,但现实并非如此。

在《在便利蜂,成为一行代码》一文中曾提到,由于便利蜂的店员不需要对销售额、货损率等指标负责——这些主要由系统决定,时间久了很多人的心态就变成了,“糊弄一下,明天说不定不在这家店干了”。

打扫店铺卫生时,系统会给店员出具一份详细的操作步骤,待打扫完毕后,由店内的摄像头验收。但干得熟练的店员很清楚,有些地方系统是拍不到的,那就可以不用打扫。

再比如,系统预测好了某天的热餐宫保鸡丁供应量是六人份,由于店员是手动打饭,难以保证每一份餐的量是一致的,因此很多时候,轮到第六个人取餐时菜就没了。此时,店员会取巧,拼另一份菜给顾客,但这样又影响了另一份菜的库存。

店员如果发现系统操作不得当,或外出上厕所超过10分钟、吃饭超过30分钟,都会在店内发出警报。

系统需要一步一步迭代。

一位便利蜂店员说,系统在管理清洁店面这个环节就经常“失灵”。很多时候,当他已经拖掉了某个区域的水渍,但系统会反复提示打扫不合格。后来他才意识到,系统是无法理解,地拖完需要时间晾干这个道理。

日系便利店搭建数字化系统的初衷是希望,把人从大量琐事中释放出来,去更好地服务顾客。他们的店员需要展示亲切友好、记住熟客的喜好,甚至他们提供偏个性化的服务。

在便利蜂,合格的店员是能高效执行系统给出的80项指令。

“很多时候,顾客走进线下门店是来享受服务的,记住喜好、问候下日常都算很基本的。”林鑫说。

2019年,庄辰超在混沌大学讲课,一位女粉丝在互动环节激动地说:“你们卖的不单单是食物,也有关爱”。庄辰超打断她说:“不对,我们卖的就是食物”。随后他提出了“两个15”的目标——便利蜂要让消费者15分钟(去便利店的一个来回时间),花15块钱(平均客单价)吃顿早、午餐。

庄辰超眼神坚毅地又重申了一次:“我们不解决关爱问题。”

随着系统不断更新,便利蜂也意识到,不能把店员当作执行指令的机器,系统也需要融入更多人文关怀。

最开始,他们给店员设计了从一星到三星的晋升空间。三星店员会涨薪资、有资格当店长、获得门店利润分成。一位负责系统搭建的技术开发用“排班”环节举例称,起初系统一直用业绩排名前30%的人的能力来要求后70%的人,结果销量等各项指数不升反降。

三星员工制度使用了不到一年,体系被升级成了由系统打分的金银牌制度,给了店员更多的激励。

后来,设计者还在系统中加入了员工的疲劳系数等平衡性的指标。

一位便利蜂店员说,他已经感受到系统在改变了。

过冬

在便利蜂原先的计划里,2021年是开启高速扩张的关键年。

就在上一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便利蜂没有一家门店关门,甚至还新开了600家。作为民生保供平台,“我们咬着牙,到处找人想办法把门店维持住了。”一位便利蜂前技术高管说。也是此时,内部认为系统的能力经受住了考验,是时候加速扩张了。

2020年12月,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在供应商大会上称,2021年底便利蜂将突破4000家门店,其中一半将位于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到2023年,便利蜂门店数将达到1万家且全部自营。当时,便利蜂的全国门店数为2800家,主要集中在以北京为主的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

然而就在三个月后,便利蜂启动了一项“冬眠计划”——放缓了扩张的步伐;陆续关掉了700家店,主要是二三线城市开了一年左右的新店;还有大量员工被优化。从那以后,这家公司再也没有公开过门店数。

便利蜂没有理想国:系统改变人,环境改变系统

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2022年便利蜂一共关了1300家店,进驻城市数从高峰期的38个降至9个。根据其2021年公布的门店数据计算,便利蜂在这一年的关店率超过了46%。在零售行业,30%的关店率是一道基准线,往下都在正常范围内。

“我们还是太乐观了,以为危机很快会过去。”上述前高管说。2022年初,内部讨论过要不要制定一个大仓被封的预案,但一些管理层认为,事态不会严重到那个地步,“然后仓就真被封了。”工人们住在仓库里,货送不出去。好不容易货能送了,结果工人的健康码又弹窗了。便利蜂里的鲜食卖得很好,但保质期只有一两天,它们受到的影响最大。

一位便利蜂店员说,一家低销店(北京地区日均销售额1万元以下的门店)原本至少应该配备3名员工来维持24小时运营;2022年,人数被调整为了2名,每人轮流工作12小时。销售额垫底的门店晚上九点就闭店了。

公司加强了管理,过去许多执行不到位的制度都被重新抓了起来,以提高效率,包括考察起了员工的工作日报、工作时长。

庄辰超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也是扩张放缓的原因之一。

一位曾在便利蜂与去哪儿都任职过的人士称,两家公司的管理文化相似,每季度都有5%的末位淘汰。“裁员是常态化的。”便利蜂在特殊时期裁员并不令他感到意外。

多位参与系统搭建的员工说,便利蜂有严格的财务模型,单店盈利区间和总部盈亏平衡线是最核心的指标。一旦临界亏损值,系统会自动预警,闭店减亏。若经运营团队调整后仍不及预期则会关店。

这个时期,日系便利店品牌们也放缓了脚步。策略更加激进的罗森此前提出,2025年要在中国内地实现万店。未来的一年半的时间里,它还需要开超过3700家店才能完成目标。

2024 年 4 月的一个工作日,在西城区某家社区楼下便利蜂店内,进门处有约 5 平米的吧台,上面摆着蒙着布的 la marzocco 咖啡机,店员也悻悻地称,“不眠海” 搬进来就没使用过。不眠海是便利蜂在 2021 年在店内孵化的饮品站,当时对标 manner,价格却是同等品质咖啡价格的 50% 但很快就因为 “冬眠计划” 而蒙上防尘罩。

“挪走都没仓库存,只能放这儿。”

理想和现实

在便利蜂出现以前,便利店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慢生意。

7-eleven在日本用了十四年才开出200家店,直到2021年它还不能完整覆盖全日本。在中国,7-eleven用六年时间开了1000家店,便利蜂只用了三年。

便利蜂诞生在中国消费最狂热的年代。2016 年,天猫双十一晚会请来了美国当红歌星 katy perry 演出,当晚交易额达 1207 亿创下世界纪录。也是在这一年往后,中国一级市场的钱集体涌入了消费行业,无数创业者喊出了 “开万店” 的口号。

北京特殊的市场环境也给了它快速扩张的机会——这里的客群消费能力强,但便利店业态并不发达,缺少竞争。2016年,北京政府大力扶持便利店品牌的发展,便利蜂因此受益;2017年,便利蜂在北京最大的竞争对手、被认为最像7-eleven的本土品牌邻家还因p2p爆雷而倒闭。

相比之下,便利店文化最浓厚的上海汇聚了全国最多的品牌,竞争激烈。据极海数据,便利蜂在上海每开出10家店,只有3家最终能够存续。

一位在上海加盟了日系便利店的老板说,以他所在的门店街道观察,便利蜂往南不到100米是全家便利店,往西拐100米后是一家广州品牌便利店,往北则是一家上海本地品牌便利店,斜对面还有盒马。

一位便利蜂前运营员工说,便利蜂进入一个城市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当地能不能收集到大量数据,同时找到极其熟悉当地消费情况的人来重新训练系统。这就注定了,便利店的扩张是区域化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年便利蜂在经营北京市场时,曾不惜花大价钱买断了与7-eleven合作的鲜食工厂;在店内店外装满摄像头采集客流画面;铺设共享单车、无人货架收集用户动线数据。这些数据还必须“干净”——由于担心吸引来太多非核心用户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便利蜂在早期几乎不做对外宣传。

2018年以前,便利蜂还在内部组织人机pk大赛,这本质是训练算法的过程。

一位曾在日系便利店任职过的便利蜂人士回忆,在比拼选品上,早期人工选品的成功在40%左右,系统为75%。随着录入系统的信息越来越多,它的选品成功率最终高达了95%。很多时候,系统比人更能发现爆品。比如天津的本土牛奶品牌“海河”就是通过系统选择出来的,它在北京的门店销量甚至高于天津的销量。

过去几年,便利蜂在各地训练系统的进程反复被疫情打断。

疫情后,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比如有些人有了囤货的习惯,更多的人喜欢上了社区团购、闪购这样的线上购物模式,大量这样细碎的消费者行为模式都要能被敏锐地洞察到,并交给系统学习。

一线城市与三线城市之间、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巨大差异也决定了,便利蜂的扩张需要时间。

庄辰超并非没有考虑过性价比。他曾提到,希望大家在便利蜂只花1/3时薪(10元)便能吃一顿早餐、1/2时薪(15元)吃一顿午餐。

在过去,便利蜂所有的供应链都是基于“鲜食”而展开的,但这些热餐盒饭、关东煮到了没有太多白领聚集的三、四线城市并不受追捧,15元一餐的价格优势不明显。那里的早、午餐选择太多了,价格也更便宜。除此之外,便利蜂卖得好的许多产品,是自带网红属性的工作零食、饮品,以及工作场景下的化妆小样或文具。

林鑫说,便利店本质是解决“高效人士以溢价换时间”这个问题,一线城市的人消费能力强且时间成本高,更愿意为“便利”买单。而目前国内低线城市生活节奏慢,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

根据北师大和中金的研究数据,2019年,中国只有7000多万人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5000元。这个统计以家庭收入除以家庭人数,没有工作的儿童和老人也计算在内。实际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人数会多一些。

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还是70年代的日本,便利店业态在这些国家普及时,它们的城镇化率都已经超过70%,而直到202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才刚刚达到66.16%,年人均gdp约在1.25万美元。

国内在低线城市做得最成功的品牌是美宜佳。这家1997年诞生在东莞的便利店品牌,目前在国内拥有接近3.5万家门店,覆盖了200多座城市、4000多座乡镇,规模为全国便利店品牌之最。它从1万家店扩展到2万家店只用了三年时间;2万家店到3万家店只用了二十八个月。

主打“社区便利生活中心”的美宜佳,采用的是松散的加盟模式,启动资金比日系便利店低1/2、不收销售分成,加盟商每月只需要交1000元品牌管理费,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极速下沉、扩张。

在低线城市市场,美宜佳也更灵活,它店铺的形态与一、二线城市不同,更接近夫妻老婆店。这种小店的选品经历了周边居民的不断“打磨”,更加精准。

在许多低线城市和乡镇,供应链的承销商会通常会主动找上这类店主,与他们商定进货数量。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货品有大量剩余,店主可以退货,试错成本通常由供应商承担。

便利蜂能够诞生,是因为庄辰超相信可以用科技解决零售的问题,战胜人性中的弱点。系统可以把不确定性变得确定,提升效率。但系统做不到的是,改变环境。

今天便利蜂也正在适应变化。

2023年9月,便利蜂开放了加盟。一位便利蜂人士称,加盟从来不是重点,而是直营店的参照系,以此观察系统哪里还可以改善。

去哪儿时期,庄辰超曾提出,创业需要算清楚账。和携程打价格战时,他的总结是:选择市场份额从60%跌到30%,还是从10%打到13%,他会选择后者。很多公司扩张期最后死了,就是因为光顾了市场份额,没注意锁资源,“一点都不能浪费。”

“未来便利蜂会先做到单元经济盈利,再去做渗透。”一位便利蜂人士说。

不过一位便利蜂管理层人士称,过去几轮人员削减与环境、公司经营变化的关系有限。他认为,便利蜂已经完全依靠系统指挥,便利店也不是高频变化的业务。“未来如果有十万家店或许依旧是目前人数。”

在便利蜂的计划里,一旦大型城市写字楼入住率恢复、大环境好转,便利蜂会逐渐恢复扩张。而无论情况如何变,他们始终相信,系统管理能比人管得好。

(责任编辑:zx0600)

推荐阅读

即时消费需求爆发推动即时零售蓬勃发展,即时零售正是消费体验升级的产物。

中华网财经 2023-12-18 19:48:48

十分便利许清棋:优渥的富二代,选择一条艰辛赛道

许清棋的身上有两个标签:创业者与富二代。

第三只眼看零售 2024-05-20 10:26:33

文献便利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

第三只眼看零售 2024-04-08 11:35:17

董明珠称几十年没休… 网友:薪水不一样

网友:劳逸结合有罪?

北京商报 2024-06-03 13:43:16

这些年,伴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整个线下商超业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江瀚视野观察 2024-06-03 11:02:12

威富集团拯救vans

“丰富的从业经验,强大的领导力,是将vans提升到新高度的合适领导者。”

2024-06-03 10:10:49

小润发停摆

高鑫零售叫停了小业态布局。

第三只眼看零售 2024-06-03 10:07:42

社区团购:用户流失、销售下滑,盈利成第一要务

社区团购走到了转折点。

第三只眼看零售 2024-06-03 10:03:20

按摩椅,卖不动了

按摩椅和新能源汽车怎样碰触出火花?自3月以来,中小投资者们不止一次发问奥佳华,等来的都是失望。

斑马消费 2024-06-03 09:42:12

汇源果汁报恩国中水务

喝下汇源果汁后会有什么“功效”?国中水务对此最有发言权。

斑马消费 2024-06-03 09:34:25

新房装修最怕什么?一怕装修公司施工质量差;二怕装修水太深;三怕装修公司跑路。

斑马消费 2024-06-03 09:18:56

佳沛任命新首席执行官,中国市场供应量增长四成

“中国是佳沛最大的市场之一。本季度,超过1/3的佳沛金果将销往大中华区,高于去年25%的占比。”

中华网财经 2024-05-31 19:26:08

新希望:行业不再会大起大落,未来猪价谨慎乐观

新希望执行总裁陶玉岭表示,生猪市场过去大起大落的行情不可能再回来;这轮猪周期后,过去一些被出清的散户很难再回来。未来猪价,保持乐观和谨慎的态度。

中华网财经 2024-05-31 19:25:59

洞察国内消费需求,达能推hmo产品

在彻底回避过敏原的同时,进一步纠正肠道微生态已逐渐成为儿童食物过敏临床管理的主流新趋势。

中华网财经 2024-05-31 19:25:48

李宁联席ceo钱炜:运动科技让李宁可以横向品类拓展

“李宁品牌的发展和专业科技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一体两面。品牌创立以来,持续积累了行业领先的体育行业洞察力、运动项目理解力、运动产品研发开发能力。

中华网财经 2024-05-31 19:25:00

完达山股东着急了?前年还在想上市,今年变扭亏

股东急了?

中华网财经 2024-05-31 19:24:30

方便面不好卖吗?三大巨头一年少卖20亿

近日“"康师傅方便面即将全线涨价"冲上热搜桶装方便面建议零售价进入5元时代。

食业家 2024-05-30 17:59:03

中国日化首富之子不好当

竞争对手太多了。

市界 2024-05-30 17:49:49

尊龙凯时最新的友情链接

融媒体

中华网财经公众号
中华网财经公众号

尊龙凯时最新的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