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企业时,动不动就说代工,我觉得挺委屈的。”在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看来,“代工”的标签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贬低。当然,代工厂普遍不喜欢“代工”一词。在王来春看来,如果因此就看低了立讯精密,那也是一叶障目了。
无论是否喜欢“代工”这个词,在消费电子领域,代工的确是一个门槛不低的活,特别是能够被苹果认可。靠着长期抱紧苹果的大腿,立讯精密成为了一家消费电子的千亿巨头企业,a股最强苹果代工厂。
可在最近几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持续低迷下,曾经一直被认为最具信仰的苹果,也开始变得愈发吃力,业绩连续多个季度下滑,且开始频繁调整产线和供应商。
这让与其背靠背的供应商们,日子变得更加不好过,普遍都挣扎在“果链”圈起的围城里。巅峰时期,立讯精密的市值一度超过4000亿元,曾经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立讯股价实现了9倍的增长,但在今年年初,其市值已经跌破了2000亿,市值跌没一半。
好在,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苹果公司市值突破三万亿,一度超过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时,整个“果链”企业也跟着振奋。被冷落许久的“果链一哥”,股价终于支棱起来了。
进入2月份以来,立讯精密便走出了上涨行情,市值从最低1825.26亿元,最高于7月份涨到了约3110亿元,涨幅约1285亿元。其中,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内涨幅最高,立讯精密股价整体上涨了34%。截至7月22日,立讯精密市值为2861亿元。
来自苹果股价的利好因素,对立讯的支撑究竟有多大?新老业务齐发力下,立讯精密的股价又能否再现昨日辉煌?
公募最看好的黑马股
谁也没有料到,被冷落了多年的立讯精密,会成为二季度被公募看好最明显的大黑马。这些疯狂加仓的公募基金中,许多都是兴全、汇添富、广发、景顺、易方达等头部基金巨头旗下的产品。
但对立讯精密偏爱的机构们,还远不止于这些。wind数据显示,立讯精密的持股机构数从一季度的704家飙升至1151家,增加了近350家,不仅数量排名环比上升,而且是所有a股中获得增量机构最多的一家。
很多机构都纷纷投出了自己的推荐票,立讯精密一时成了机构们的“新宠”。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有46家券商发布了7月金股名单,共计271只股票获得推荐。
其中,立讯精密获得10家券商推荐。这也难怪,网友们老是忍不住拿立讯精密和号称“股王”的贵州茅台作对比。从数据上来看,自2010到2023的13年间,贵州茅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仅分别为21.77%和23.03%,均低于立讯精密。
也正因此,立讯精密往往被股民们亲切的称呼为——“电子茅”,机构投资者也开始跑步入场。但实际上,“果链一哥”正确的联想对象,还得看消费电子产业链上的霸主——苹果。
根据2023年年报来看,公司第一大客户——苹果公司的业务实现营收1744亿元,营收占比高达75%。可以说,立讯精密和苹果之间早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也因此,判断立讯精密行不行,关键要看苹果的消费电子业务到底行不行。
众所周知,苹果产业链上的信心度提升,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各产品线的销售成绩。而在此前,iphone等硬件产品多面临销量不佳的困境,市场对“果链”企业早已一步步祛魅。
如今,受ai浪潮的大趋势影响,打着科技潮流标签的苹果手机,也积极投身到了这一领域。今年6月11日,苹果在发布植入ai能力的ios18系统后,显著提升了市场对苹果手机的销量预期。
根据摩根士丹利预计,未来两年内苹果公司可能售出近5亿部iphone,其中2025财年出货量为2.35亿部,2026财年为2.62亿部。消息一出,立讯精密作为a股最大的代工厂,成了直接受益方。
面对市场机遇,立讯精密紧随其后,加大了在 ai 服务器及相关技术上的声量。苹果宣布ai半个月后,立讯精密在股东交流会上也顺势谈到了ai战略,并表示,“对于立讯而言,在ai时代,硬件的声、光等传感技术也十分重要,这也是与公司的布局相符的。”
实际上,近两年,立讯精密的整体战略都是紧跟苹果这个金主的脚步。也因此,尽管2023年消费电子行业还在持续下滑,但立讯精密没有放弃抱紧苹果这个大腿,苹果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立讯精密就会亦步亦趋的跟着计划生产出来。
典型如, 去年12月份,立讯精密以21.08亿元收购世硕电子62.5%的股权,后者主要生产旧型号iphone机种。当月,其又接手了qorvo在北京和山东德州的封装测试工厂,主要客户也同样为苹果。
通过接连不断的收并购,立讯精密不断强化苹果代工的产能,提升其在苹果代工的市场占有率。而从业绩来看,正是通过获得苹果更多的品类和市场份额,立讯精密这才在这轮消费电子下行的市场里,获得了利润增速的提升。
数据显示,2023年立讯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5%,这其中,第一大户苹果带来的营收同比增长11.25%,是立讯仍能取得增长的主要原因。
时至如今,在苹果几大王牌消费电子产品中,立讯已经跻身为其第一大耳机和手表代工厂商、第二大手机代工厂商。但归本溯源来看,立讯精密之所以能成为“果链”龙头,还有赖于创始人王来春对于富士康模式的复制。
富士康门徒的“上位”
众所周知,潮商家族企业中,父子、兄弟合力创业的居多,“兄妹档”相对较少,女性通常是充当家族企业背后的支持角色。但来自潮汕地区的女性王来春,却早早的独挡一面,走上了创业的前台。
实际上,王来春最早就是在富士康的打工妹,不少人对于立讯精密的定位则是内地版的富士康。早在1988年,17岁开始的王来春成为了富士康在深圳地区的首批员工之一,当时和王来春同批的人还有149个,但能坚持下来的却并不多。
而王春来则在那里一路干了10多年。直到2004年,王来春和哥哥王来胜决定一起创办了立讯精密,计划给富士康做代工。当时,这一计划还受到了郭氏兄弟的大力支持。典型如,富士康旗下公司富港电子,当上了立讯精密的三股东,董事长则是郭台铭的弟弟——郭台强。
然而,富士康本身就是做代工的,也就意味着,当时的立讯精密就是给代工厂做代工,富士康不愿意接的单子或者接不过来的单子,都交给了立讯精密。乍听起来,这似乎是一桩非常不起眼的生意,但实际上却解决了很多工厂梦寐以求的问题——订单。
立讯创业前几年,几乎有一半订单来自富士康,这些成为立讯精密快速发展的粮草。2010年,靠着吃下富士康的订单,立讯精密实现了上市一跃,成功登陆a股。巧合的是,上市冲刺成功的那一年,iphone4的量产正式拉开了智能电子产品的争霸时代。
彼时,富士康才刚开始品尝“苹果”的喜悦时,而曾经的员工王来春也看到了这一机会,打算跃跃欲试。然而,如何才能拿下这个产业链里最有钱的金主?王来春想到的方式则是, 抄富士康作业,通过收并购拿到核心订单。
要知道,富士康当时之所以能成为巨无霸,靠的就是并购带来的大客户扩张。这一操作,也被王来春学了过去。那几年,王来春几乎是沿着富士康的脚印,走了一遍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之路。
2010年,王来春选择终止了对富士康的代工业务,业务调整为自主生产连接器。立讯精密的业务从手机代工,开始逐步转向手机元件及功能模块制造业务。这就意味着,王来春需要不断敲开苹果供应商的大门,和富士康争抢“苹果”碗里的饭吃。
不过,相比富士康,王来春的收并购要更激进、更大胆。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2018年之间,立讯精密前后一共发起了15次并购。其中,立讯在2018年切入iphone线性马达业务。后来,于2019年切入苹果手表业务,2020年切入iphone整机代工。
直到2021年,经过数年整合,立讯相继拿下苹果的lighting、耳机线、电源线和无线充电业务,并最终成功拿下airpods的组装订单。随着产品线的扩大,苹果终于替代富士康,成为立讯最大的客户。
一系列的进阶下,立讯精密完成了从零部件—模组—整机的进阶,不论是从简单的零部件加工,到生产模组再到终端产品组装,都完成了企业转型的三连跳,立讯精密真正实现了苹果产业链的“上位”。
立讯精密成了实至名归的“果链一哥”。然而,“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也在前所未有地威胁着它。从业务构成来看,接近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苹果,一旦失去了苹果的大单,立讯精密也将失去了业绩支撑能力。
对于这一点,王来春也有着清醒的认识。苹果产业链很光鲜,但却并不好啃。
冲出苹果依赖症围城
早在2021年,王来春就推出了3个五年计划,表示要全方位发展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医疗等业务,在汽车业务领域制定了tier1(一级供应商)业务进入全球前十的战略目标。
目标制定的很宏大,但好在并没有止于ppt。2022年,王来春向奇瑞砸下了100亿投资,正式入局新能源赛道。和消费电子线束、连接器的概念完全不同,立讯精密声称,其发力的汽车线束、连接器属于a级品类的部件,是整个汽车的神经和血管。
因此,基于以往的业务优势,王来春曾公开表示,“理想状态是10年后单一客户对立讯精密(业绩贡献)不超过三分之一”。然而,相比于手机产业链而言,新能源汽车虽然机会更大,但也更加“烧钱”。
100亿的投资巨款,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只是个开始。想要真正打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供应链,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是闯不来的。不过,眼瞧着新能源车产业如火如荼,立讯精密还是铁下心向车拓展了。
2023 年,立讯与广汽集团联手,成立立昇汽车科技,其中立讯精密和广汽持股比例均为 45%。不过,大力入局以来,立讯精密汽车业务的营收贡献依旧不高,于2023年,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92.52亿元,但营收占比仅3.99%。
显而易见的是,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还不能拉动“消费电子”的大车。而在汽车业务之外,立讯精密也在不断深挖通讯业务,切入ai服务器领域。
今年4月份的一份投资者交流纪要中,立讯精密表示,其可以为英伟达gb200 nvl72 单柜整套提供约209万元的尊龙ag旗舰厅官网的解决方案,包含电连接(铜缆、连接器)、光连接(光模块)、电源管理、散热等产品。
而到了6月底,英特尔入股立讯精密旗下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持股3%,认缴出资额为1766万元,也让立讯精密进一步提升了通讯科技属性,打开更多想象空间。
不过,从收入占比来看,通讯业务还是有些和汽车业务类似的困局。2023年,立讯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的营收规模为145.38亿元,占比仅有约6.27%。
目前来看,尽管绑定苹果稳定住了利润规模,但立讯精密在苹果面前的利润空间,仍在一步步变小。随着行业整体的疲弱叠加竞争的加剧,立讯精密消费电子业务的毛利率从巅峰的20%左右,已经连续下降至2023年的10%左右。
这也直接导致,立讯精密2023年营收增速首次降为8.35%,成为上市以来新低水平,而在更早之前的2021年和2022年,其营收增速分别同比增长66.43%、39.03%。
在拿到苹果船票的同时,汽车、通讯供应链的再造,能否让立讯精密的“身份”再次提升?对于立讯精密而言,挑战从来没有远去。未来,立讯精密的“去苹果化”之路,仍是道阻且长。
高傲的苹果,如今也不得不来蹭下ai的风口。今年一季度,苹果手机销量暴跌9.6%。压力下,pc业务成为苹果的救命稻草。而从国内的华为、联想,到海外的微软、英特尔、amd,谁都不能对ai pc市场打开的市场空间掉以轻心。
2024年3月初,高盛集团将苹果公司从“最佳买入名单”中除名,而就在几天前,库克也抛售了自家公司的股票,套现3300万美元。
苹果放弃造车,显示出科技企业想要跨界造车的难度之大,也从侧面反映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目前面临的惨淡局面。
一个”昂贵的废物“。
4月24日,#苹果客服回应发现石油触发定位#冲上热搜。
苹果“入局”ai,推动其市值突破三万亿,一度超过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
最近有媒体传出苹果要用机器取代一半人工,大代工时代要终结了吗?
虽然苹果从未对外解释过放弃造车的原因,但众多消息都指向了一个点——为ai让路。
2月16日是苹果vision pro尝鲜期的到期日,不过有用户“吐槽”其使用体验差,出现头晕头疼、眼睛疲劳、佩戴体验不舒适等情况。更有大量用户选择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