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地产,正在加速裂变-尊龙凯时最新

房地产,正在加速裂变

几年前,明源君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房地产未来会分裂成四个行业,房企也已将分化成四类企业:

投资商:利用便宜的钱,在地产全产业链寻找投资机会,从中获利。

开发商:类似于传统手艺人,靠品牌输出及项目开发管理能力赚钱。

运营商:围绕存量物业运营赚取租金;以及自持物业增值产生收益。

服务商: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赚取服务费用。

这四种角色,可能会有所重合,也就是说,一家房企可能同时扮演着其中两个或以上的角色。

过去,住宅市场处于上升周期的时候,绝大部分房企都属于开发商的角色,大家的业务模式大同小异,都是以住宅开发为绝对核心甚至唯一业务。

而随着住宅业务缩水,房企转型不断深入,目前行业分化已经逐步成型,上述这四种身份,在房企身上体现越来越明显。一种新的房地产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地产行业分化重整,呈现出2大变化趋势

一方面,投资与开发加速分离。

过去开发商多数是大包大揽模式,投资-设计-招采-建设-销售,每个环节都抓在手里。

这种模式,在过去市场良好,房价上涨的时候,是没问题。房企虽然借了很多钱,付了很多利息,但上涨的房价带来的利润空间,可以覆盖掉这部分成本。

依靠负债驱动发展,一旦遭遇融资收缩,风险便暴露无遗。

而在供需逆转之下,这一模式也难以为继。

据七普数据,截至2020 年末,我国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1.76平方米,这个数据,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房子紧缺的时代过去了。

购房需求已经从追求“有房子”,升级到追求”住得好“。改善型置业成为绝对购房主力。

这对很多开发商来说,也是致命的打击——没有造好房子的能力,在这个市场没法立足。

行业的变化,加速了投资与开发的分离,带动了地产代建快速崛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90多家房企涉足代建业务,其中,大多数是民企。

代建企业通过输出专业能力,为委托方提供项目建造、咨询、销售等服务,赚取代建费。有的代建方具有较好品牌认知度、美誉度,还可以输出品牌,让项目产生溢价,获取利润分成。

这几年,在城投托底拿地、出险房企纾困、保障房建设等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地产代建迎来了飞速发展。仅去年一年,代建企业新项目建面预计就达到17312万平方米,同比大增56%。

代建的崛起,宣告地产开始步入投资与开发分离时代。

另一方面,运营商与服务商规模渐成。

过去高周转模式下,房企与项目之间的关系,从项目交付出去那一刻就结束了。

而事实上,建筑的生命周期才刚开始。在整个生命周期上,还有很多环节可以赚钱,比如,做项目运营,为项目里的人提供服务,做项目维护甚至重建。

商品房年销售额最高规模是18万亿,去年下滑至11.6万亿。未来是否还会缩水很难说,但极大概率不会重回巅峰。

市场趋于饱和,增量空间很难养活过去那么多的房企,也很难支撑现有房企规模持续增长。

房企不得不从存量空间去寻找机会:

一是通过存量物业运营,如商业空间、产业园区、长租公寓等,通过运营使物业增值,并获取租金收入。

二是给予存量物业提供服务,赚取服务费用。典型的如物业管理,产业园区管理服务,大型场馆运营服务等。

三是介入存量改造,也就是城市更新,房企可以参与各地老旧小区、老旧厂房等的改造。

当前,增量开发与存量运营之间,已经形成此消彼长趋势。

多元化发展的房企,存量运营及服务收入在总营收占比不断提高。戳这里,了解资产管理尊龙ag旗舰厅官网的解决方案

比如以物业运营见长的华润置地,多年来积累的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长租公寓等优质资产,为其的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去年华润置地实现经常性业务收入391亿元,在集团业务中的利润贡献占比已经达到34.4%,同比又提升10.4个百分点。

“住宅 商业”双轮驱动的新城控股去年商业运营总收入113.24亿元,同比增长13.17%;物业出租及管理业务毛利74.31亿元,占公司总毛利达32.73%。

又如招商蛇口,虽然仍把开发业务作为基本盘,但其资产运营和城市服务规模也在快速提升。去年,两者的收入占比虽然还只有3.39%、8.64%,但上涨幅度却分别达到40.58%、14.37%,增长势头可谓强劲。

挖掘存量物业的价值,不仅是房企发展的需求,也是政策引导的方向。尤其是体量庞大的住宅。

住建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共5.37万个,共完成投资近2400亿元。

中国住宅建成时间集中,老龄化也集中。按照中央的规划,“十四五”期末,将力争完成 2000 年底前建成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这样的老旧小区,大约有近17万个。这个体量,也足够养活很多房企了。

活下来的房企各有各的拿手戏

如前文所言,以前房企全都做住宅产品的时候,大家的模式高度重合,就连产品都高度同质化。即便如此,由于市场空间大,容错率高,就算房企资质平平,也能野蛮生长。

这一轮的洗牌,使一批房企离开牌桌。活下来的房企,也出现明显分化:不仅差距拉大,差异也在放大。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

1、做住宅开发的房企,各有各的护城河

这几年,地产百强榜座次发生了剧烈变动,国央企整体上行,而民企普遍回落。而那些仍然稳住、甚至还逆袭的房企,都有自己一套杀手锏。

有的在布局上占领优势。

统计显示,去年top20房企中,均价在3万元/㎡以上的有3家,依次是:滨江(43073元/㎡)、越秀(32790元/㎡)与华发(31545元/㎡)。

销售均价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布局,城市能级越高,地价越高,项目售价也水涨船高;

产品定位,改善乃至豪宅产品具有更高溢价空间,能为房企争取更多的利润。

这与当前改善主导的需求结构也是匹配的。

这几家房企的共性,就是布局高度集中,且重仓核心城市:滨江重仓在杭州,华发重仓在上海,越秀重仓广州。

有人可能会认为,高能级城市房企都抢着进,这构不成什么独家优势。

其实不然。很多人可能也注意到,这一轮深耕型房企反而抗风险能力普遍更强。房企长期深耕一个区域,对城市发展、客户特征的了解更深入,有助于精准投资及产品研发。

口碑建立也并非一拓而就,房企在一个区域长期扎根,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并非一个新进者所能比拟的。

有的在开发能力上有独到之处。

上述提到的越秀地产,除了布局优势外,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tod项目开发能力。

tod项目体量大、业态复杂、开发难度高,很多房企对此望而却步。

越秀地产的前身是广州城建总,先天具备参与城市建设的基因。在高难度的tod项目开发上,越秀地产如鱼得水。截至去年末,越秀储备了9个tod项目(7个广州 2个杭州),土储建面达到331万平方米,占公司总土储13%。

这9个项目去年共贡献了274亿元销售额,业绩贡献率达20%左右。

这个规模,都快赶上行业top30房企的全年销售额了。

有的积累了良好的产品口碑。戳此了解,vr沉浸式看房

比如绿城,算是少数有品牌效应的房企之一。

绿城去年全口径销售金额1942亿元,位列行业第七。至此,绿城中国连续三年排名上升了。

绿城的口碑效应,也影响着绿城体系的各个板块。

比如其代建板块,得益于母公司的背书,绿城管理不仅能输出项目管理能力,也能为委托方输出品牌,帮助项目溢价。单凭这一点,便足够吊打许多同行。

有的管理能力遥遥领先。

说起管理,业内有两家房企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家是滨江地产,以超高人效为人所知。

去年,滨江地产板块1080人创下了超1500亿的销售额,人均效能达到了1.4亿元。

超高人效的背后,一是布局高度集中,管理半径小,效率极高;二是强大的供应链,减轻了滨江的管理压力。

很多房企都在学习“滨江模式”,但至今没有哪家能超越。

另一家是中海,素有利润王之称,虽然这几年利润率有所下滑,但依然遥遥领先。中海最有名的,是其成本管理能力。a4纸双面打印的故事,在业内几乎人尽皆知。

中海仍持续强化其成本费用管控优势。

中海去年的分销费用与行政费用合计占收入的比例为3.4%,同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同时,还通过供应链集中采购方式将招采成本降低了13%。

当然,中海“利润王”的身份,还得益于精准拿地布局,以及超低的融资成本。去年其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仅为3.55%,这个数据也处于行业最低区间。

2、转型多元化的房企,已逐步建构起新增长极

部分房企转型已见成效,他们不仅是开发商,更是地产运营商、服务商。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华润置地。

前瞻性的多元化布局,让华润置地在面对行业调整时有了更多胜算。

截至2023年,华润置地总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4200亿。去年经常性业务对集团利润的贡献率已经达到34.4%。

其中尤以购物中心的表现最为突出,单是购物中心一项就实现了179亿元的租金收入。如今万象系购物中心,已成为华润置地一张闪亮招牌。

未来,华润置地的目标是转型大资管。据其管理层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华润置地将资管业务作为主航道业务之一进行推动,目标是在十四五期内把资管业务培育为第二增长曲线。

作为民企之光的龙湖,多元化转型成效更加凸显。

截至去年,龙湖的运营及服务业务对集团核心权益净利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以上。

换言之,现在的龙湖,与其说是一家开发商,不如说是一家地产运营商/服务商。

早在多年前,其他房企还在住宅市场跑马圈地的时候,龙湖便开始将眼光转向存量市场,并逐步确立了一个开发航道、两个运营航道、两个服务航道的“1 2 2”三大业务板块。

经过多年培育,运营和服务业务已进入收获期,成为龙湖集团利润企稳、重回增长的重要引擎。

这些率先突围的房企,有力的推动着行业走向一种全新格局。

(责任编辑:zx0600)

推荐阅读

房地产变局将至

考虑到三四线城市库存较大,未来三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仍将处于调整和巩固的阶段。

和讯 2024-06-05 16:37:41

房地产,迎来新拐点

房地产“租售并举”新模式的大戏,也将在今年逐渐进入高潮期。

明源地产研究院 2024-05-06 09:53:46

天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治理

据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尊龙凯时最新官网,4月10日,天津市住建委组织召开2024年度房地产市场检查工作部署动员会,从4月份开始至今年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治理

同花顺7x24快讯 2024-04-12 17:06:16

贵州银行行长落马,任期内该行房地产不良率达40%

5月22日,中纪委网站显示,据贵州省纪委监委消息,贵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董事、行长许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蓝鲸新闻 2024-05-23 16:59:53

北京、上海优化房地产政策 活跃度提升助行业恢复

①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在同一日调整优化了购房相关政策。②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此次大力度优化后,预计京沪市场活跃度将明显提升,进而稳定价格预期,带动行业恢复。

财联社 2023-12-18 10:52:39

优化房地产政策、加快落地,第二季度或迎政策松绑

上周五,国常会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等工作,进一步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随后,武汉等地积极响应。

览富财经 2024-03-26 09:01:15

成都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升至3.04%,徐登义履新后如何打开新局面

成都银行业绩亮眼背后,暗藏着忧愁。

鳌头财经 2024-06-04 15:06:16

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市场形势有望进一步趋于改善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经济整体恢复,同时在房地产领域一系列优化调整政策的作用下,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一些指标继续呈现了边际改善的迹象。

中华网财经 2023-12-15 14:39:35

为什么说中国房地产企业更像是“影子银行”

政府可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下调首付比和公积金利率等一揽子消化存量商品房相关政策部署公布,令不少媒体直呼“王炸”组合拳。

和讯 2024-05-21 17:34:14

王健林的“妥协”换来600亿

上市计划屡次受挫,令万达一度陷入对赌失败的困境中。由此产生的巨大现金流压力,也令王健林无奈选择接受600亿战略投资以解燃眉之急,甚至不惜失去绝对控股权。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4-04-02 10:42:29

上海房产新政:缩短非沪籍社保年限,二孩家庭增购

上海发布关于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

蓝鲸新闻 2024-05-28 11:13:15

两年亏近300亿元!昔日千亿房企主动提出破产重整

曾经风光一时的千亿房企,正在经历“至暗时刻”。

北京商报 2024-04-25 15:49:05

住房限购松绑初见成效,地产股掀涨停潮

5月16日,房地产板块再掀涨停潮。

览富财经网 2024-05-16 17:10:55

市场正在酝酿牛市端倪?

在日元“崩盘”、海外滞胀以及主要经济体股市估值高位的背景下,资金开始寻找新的避风港。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4-04-30 09:30:39

st迪马爆雷,东原地产苦盼救星

st迪马与*st金科同为渝派房企五朵金花之一,但目前面临的风险,远比后者严峻的多。

斑马消费 2024-05-10 09:28:33

融创等被恢复执行20亿元,累计被执行已超239亿元

继今年1月份被强执18亿元后,融创房地产等新增一则恢复执行信息,执行标的20亿元。

中华网财经 2024-04-24 17:53:44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雅居乐也不得不面对经营和债务带来的压力。

北京商报 2024-05-14 16:53:09

正荣地产项目引发“暴雷”?平安信托回应延期风波

风波涉及正荣地产旗下项目,平安信托正通过多种方式推进项目处置。

中华网财经 2024-04-10 15:19:32

尊龙凯时最新的友情链接

融媒体

中华网财经公众号
中华网财经公众号

尊龙凯时最新的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
网站地图